全面采用PAD现场登记 首次实现普查数据电子化
会上,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、市统计局副局长黄可做了详细介绍。
黄可称,为了摸清全国第二、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,为科学制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。国家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,重庆市也同期开展了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。普查的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,普查对象是全市辖区内从事第二、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、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。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、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情况等。
据介绍,第三次经济普查和前两次普查最大的区别在于,此次经济普查,首次全面使用了手持电子终端设备(PDA)进行现场登记,以及对普查对象空间定位、拍摄证照、采集和上传数据。全市近1.9万家联网直报单位利用互联网填报普查表并直接报送国家数据中心,首次实现普查数据生产过程的电子化、网络化,确保了经济普查数据真实可靠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个体老板 做批发零售的最多
历时一年多的经济普查如今主体工作已经完成。记者从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2008年(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年份)至2013年这五年间,重庆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5.53万个,比08年末增加11.62万个。
其中法人单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: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8.06万个,占31.6%;制造业4.26万个,占16.7%;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.75万个,占10.8%。个体经营户中前三个行业分别是:批发和零售业79.25万个,占55.7%;住宿和餐饮业14.5万个,占10.2%;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2.5万个,占8.8%。;从业人员为874.77万人,比08年末增加310.72万人。
在从业人员方面,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74.77万人,比2008年末增加310.72万人,增长55.1%。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67.06万人,比2008年末增加156.33万人,增长50.3%。
二产业在降 三产业上升
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表明,重庆市的主要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。
从法人单位看,第二产业占21%,比2008年末下降了7.1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占79%,提高了7.1个百分点。
从从业人员看,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4.3%,比2008年末下降了2.3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45.7%,提高了2.3个百分点。
尽管从数据上看,第二产业降的百分点与第三产业增长的百分点相同,但黄可强调,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第二产业下降的转化为第三产业增长的部分,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。
将为陆续公布更多数据 为“十三五”提供数据支撑
“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,展示了近五年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特点,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效益在不断提高。”
黄可表示,下一步重庆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将利用多种形式,陆续公布更多的普查汇总数据,为制定全市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。
附:其他数据
企业资产情况:2013年末,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10.27万亿元,比2008年末增加7.07万亿元,增长220.9%。
服务业情况:2013年末,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0.16万个,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为79%,比2008年提高了7.1个百分点;从业人员400.01万人,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45.7%,比2008年提高2.3个百分点。
小微企业情况:2013年末,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9.71万个,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.8%;从业人员381万人,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1%。
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:2013年末,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,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1475个,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0.7%;从业人员29.62万人,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%。